人民日报:大庆为何青春常在

作者: 中国电子
发布于: 2019-10-16 14:34
阅读: 249

科研支撑

“超越权威、超越前人、超越自我”

“大庆油田原油含蜡高、凝固点高,只有搬到赤道上才能开采!”1960年,大会战刚刚开始,国外专家的断言就已袭来。几年后,国际权威的“温和均匀注水”开发理论,在油田开采实践中碰壁——“注水三年,水淹一半,原油只采出5%”。

权威理论“失灵”,怎么办?

“相比权威,我更相信科学!”当时还不到30岁的科研人员王启民,大胆提出与国外理论完全不同的“非均质注水”开采方案。为验证方案,他和团队顶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逐井取样,采集分析了上千万个数据,在结满冰溜的帐篷里一住就是10年。

这10年间,大庆原油产量以每年20%多的速度递增,到1976年实现上产5000万吨,攀上产量高峰。

上高峰难,下高峰却易,很多油田产量登顶不久便掉头直下。“高峰”能否绵延?关键就看有没有接替产能。王启民的团队又锚定地下油层厚度小于0.5米的表外储层,用事实打破了该油层无法开采的国际公论;破除油田高含水期开采“提液稳产”老模式,成功探索出“稳油控水”新办法……通过给油田注入强大“技术压力”,大庆油田稳定在年产5000万吨的“高峰”上长达27年。

“超越权威、超越前人、超越自我”,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楼里,这12个大字格外醒目,它照见大庆油田60年敢于挑战自我、敢于战胜困难的风雨历程,也照见一代又一代大庆科研人熠熠闪光的奉献情怀。

“超越”之棒,传到了伍晓林这一代。伍晓林学的是精细化工,1994年,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大庆。“你学精细化工的,到油田能干出啥?”朋友苦劝;“放着大公司化妆品研发不做,干吗从南方跑到东北赚那点死工资?”家人更是不解。

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,采出来的液体90%以上是水,人们把目光瞄向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,试图用化学剂把藏在岩石孔隙里的油“洗”出来。这项技术如果应用成功,油田可多挖出约3亿吨可采储量!“洗”油用的“表活剂”,原料需从国外进口,每吨不低于两万元,成本畸高,开采便没价值。

研究精细化工的伍晓林,坚信自己在“表活剂”研制上大有可为。而国外权威则断言:“中国没有生产表活剂的基础原料,你们还是把它忘了吧。”

不信邪!伍晓林找同事借来实验室钥匙,利用周末和工作日晚上,挤别人休息的时间攻关;为寻找可替代原料,他上抚顺,下南京,跑遍各地洗化厂,淘换可用的下脚料……

为让相关部门坚定信心,他“一股子愣劲儿插到底”,拿着还不成熟的成果就找研究院领导汇报,还跑到油田公司领导会议上请命:表活剂国产化研究一定能成功,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!

伍晓林犯愣,他的领导、时任研究院采收率研究二室主任杨振宇也甘心为他“背锅”。院领导找杨振宇咨询表活剂国产化可行性,杨振宇当即立军令状——拿不下,主动下岗!

是什么,让这帮大庆科研人个个铁骨铮铮、逆流勇进?时至今日,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已工业化推广,年贡献400万吨以上原油,而伍晓林总也忘不了:

那些年,已经退休的王启民依然泡在实验室,指导他们和其他团队做科研,给年轻一代科研人员传递敢于超越的勇气、敢啃骨头的硬气;

那些年,规模化试验曾陷入困顿,面对上千万元损失,研究院领导却宽容地说:“科研一定会有失败,弄清为什么失败,就不可怕!”团队提出要增加仪器,不到3个月,50万美元的进口仪器到货;

那些年,伍晓林专攻表活剂研发,其他团队甘居幕后做技术应用配套——困难纵然再大,也大不过“众人同心,其利断金”!

如今,25年过去,从水驱、聚合物驱到三元复合驱,大庆三次采油技术硕果累累,先后捧回3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;25年里,伍晓林在表活剂研发上,屡屡让国际同行惊艳,不少国外企业抛下重金,“来我们这里,给你1000万元年薪。”伍晓林都一口拒绝。

“后悔吗?”记者话音刚落,伍晓林哽咽了,他提起老领导杨振宇——

2009年,杨振宇罹患肝癌去世,同事整理他办公桌时,发现一张2000年的中科院博士生录取通知书。人们这才知道,就在他立下军令状那年,就在表活剂科研最关键的时刻,他默默放弃了读博机会,全身心投入攻关。

海外创业

让“大庆精神”“铁人精神”走出国门

一头豹子,从草丛中一点、一点向前靠近,随时准备腾身、跃起、猛扑……

“砰!”正低头擦拭工具的谢宇新,手里的管钳不小心掉落,砸在电缆绞车上,发出一声闷响。豹子一惊,箭一般向井场外围窜去……“天呐,好险!”谢宇新一抬头看到这一幕,惊出一身冷汗。

这里是印尼苏门答腊的热带雨林,沼泽成片,蚊虫成团,野兽、毒蛇不时出没,而大庆油田力神泵业有限公司所服务的两口电泵井即位于此。豹口脱险的谢宇新,是公司在印尼的项目经理,2003年起负责设备销售、维修等服务。

除了面对恶劣的环境、随时可能的危险,还要面对外方的冷眼。

作为海外1205钻井队队长,李新民率这支铁人王进喜当年带过的队伍来到南苏丹,第一次走出国门。然而,“1205钻井队”的牌子并没让当地高看一眼:语言水平半吊子,听不懂甲方监督指令;国际标准、规范等摸不准,相关作业等达不到要求……

在外人眼里,这支队伍也就钻井设备还说得过去。第二年,甲方要打水平井,找到钻井队,但只想借用设备,活还是想找别家干。李新民心头一阵苦涩。

本世纪初,大庆油田的海外业务刚刚起步,谢宇新和李新民的遭遇,每个“走出去”的大庆人,都没少经历。

新环境“水土不服”?李新民用“精神不服”来治。几天后他找到甲方,明确拒绝借设备,同时送上了详细的水平井钻井技术分析。

甲方作业部总裁很惊讶,考虑了几天,撂出一句话:“就信你们一次。这口井很重要,打废了,我会第一个被‘炒鱿鱼’,你们将是第二个!”

打水平井难度很大,当地的地质条件又复杂,李新民心里清楚,揽下“瓷器活”,就得拿出“金刚钻”,不仅要有拼劲,更得靠技术。

那段日子,李新民带着全队,分析当地地层情况,梳理出20多条操作要领;对照国际标准,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,做足全套预案;钻机一开钻,50多摄氏度的高温里,这帮东北来的年轻人“喘气都费劲”,却全部吃住在井上,严把技术操作,盯紧每一个参数……

这边,李新民靠过硬的技术“拼命”;那边,谢宇新靠过硬的服务“玩命”。

当时,大庆油田在印尼服务的不少是海上采油平台,都在离陆地100多海里的海上,设备半夜出故障,谢宇新搭上快艇就出海。

海阔浪大,时常狂风暴雨,又是夜里,小艇在海面上蹿出一两米高,座位没安全带,谢宇新就用绳子把自己绑住……

2005年底,谢宇新有一次两天往返300海里,雨夜赶到采油平台,一干20多个小时,半夜1点故障一排除再急忙搭小艇赶回甲方总部汇报……那几年,他不分白天黑夜,应急服务响应周期,从未超过1小时。

靠技术、拼服务,大庆人在海外赢得了口碑。

“这就是你们说的‘铁人精神’吗?”那天回到甲方总部,工作人员钦佩地问谢宇新,竖起大拇指。

李新民的钻井队不仅高质量打成水平井,且比计划时间提前11天,甲方作业部总裁又撂下一句话:“以后这个区块所有水平井,都优先让你们打!”

十几年过去,如今,从单一产品服务,到勘探开发、工程建设、生产运营维护等多个领域,大庆走出去的脚步越来越快,一体化服务的水平也越来越高。这背后,依旧是当年大庆会战那股劲——

他们揣着青蒿素,走进疟疾频发的苏门答腊;他们顶着炮火,深入局势动荡的伊拉克;有时眼看炸弹就在不远处爆炸,有时亲历被恐怖分子持枪拦车……但没有一人,在未接到指令的情况下私自撤离。

他们把“大庆精神”“铁人精神”带出了国门,同时,也大大拓展了大庆油田的产能空间,业务覆盖中东、中亚、亚太、非洲、美洲等五大区域26个国家和地区。去年,大庆油田实现的4167万吨油气当量中,就包含来自海外的权益产量617万吨。

如今,李新民担任大庆油田中东分公司经理;谢宇新担任大庆油田市场开发部主任,负责海外市场规划。谢宇新给记者展示了一张大庆油田未来油气当量产量规划图,到2059年大庆油田发现100年时,年油气当量仍将保持4000万吨以上水平。他一指逐年上升的海外原油产量线,“看,那时海外原油将占总产一半以上!”

严管提效

“‘三老四严’,永远是大庆人的根和魂”

一握手就知道,张弼是一个硬汉——一道道刀痕从手指爬到手背。

可不,1996年至今23年间,从采油工、副队长、队长、副矿长,干到采油一厂五矿矿长,他长期在基层摔打。

岁月无声,却会留下印痕。本世纪初,他在采油一厂二矿206采油队任队长。当时正值油田上产时期,要管200多口井,其中日产上百吨的油井就有20多口。但张弼发现,全队总产量常达不到预期,确认管线计量等方面没问题后,他猛然意识到——有人偷油!张弼亲自带班夜间巡查,逮住好几个团伙,其间曾多次发生激烈交锋,手背、头部,留下不少记号。

伤痛好治,由此暴露出的管理病根难治:工人夜里值班打盹,巡查时走过场,甚至个别员工看到有人偷油也不管。

大庆的传统是什么?岗位责任制的要求是什么?一场思想大讨论在全队展开。张弼从自己开始,副队长、班组组长一级一级往下抓。其间发现仍有人值班时打牌,班组长建议批评一下,张弼却毫不留情地责令他们在全队大会上做检查。

这位张队长动真碰硬管理严在油田出了名。一年后全厂评比,这个落后队一下跻身银牌队。而在张弼看来,这样的思想讨论、严格管理,正是大庆多年延续的好传统。

60年代,油田中一注水站一把大火,烧出了管理上的漏洞,烧出了“岗位责任制”;在采油一厂中四采油队,工人不小心挤扁了生产用刮蜡片,想隐瞒过去,队干部发现后在全队展开讨论,“对待革命事业,要当老实人,说老实话,办老实事;对待工作,要有严格的要求,严密的组织,严肃的态度,严明的纪律”,“三老四严”精神由此发端。

多年来,遍布大庆油田各个角落的基层党组织,坚持党建工作继承创新,抓生产从思想入手,抓思想从生产出发,这样的大讨论,在大庆油田已融入日常,越抓越实。

“一块瓷砖查作风”——大庆油田供水公司西水源一个水池部分瓷砖掉落,长时间没人管,公司领导发现后组织全员讨论,反思“从一块瓷砖里,我们丢掉了什么”;

“一把扳手砸出‘八不交接法’”——轻烃分馏分公司工人一次高塔作业中扳手滑脱,险些砸伤巡检工人,一查原因发现交接班时工具没做清洁,公司反思讨论,制定“工具不完好不交接、操作参数不正常不交接”等“八不交接”规范;

“面对金牌找差距”——一次金牌变电所评比,供电公司星火一次变电所以96分获金牌,职工都很高兴。但回来后公司却开展“面对金牌找差距”大讨论,因为扣掉的4分中有0.5分是因员工在运行记录上洒了一滴墨水,“一个小失误,关键时可能引起设备故障,甚至生产事故。”

进入新时代,大庆加强管理脚步不止,用数字化、智能化建设,给管理插上科技的翅膀:“岗位责任制”实现信息化,每个岗位的职责被细化到基层操作和管理手册,上网可查,完成情况每日“网上签到”;管理实现“集中监控、无人值守”,设备运行异常电脑会报警,值班人员在电脑上直接调控就能处理……

尽管进入了“智慧油田”建设时期,当了矿长的张弼,对管理抠得还是那么细、管得还是那么严。全矿推行班组专业化管理,就是这几年的新鲜事。

更换皮带、巡回检查、录取资料等等,五矿采油工王忠会以前和大家一样,所有活一肩挑,“干常规活,吃大锅饭”。现在,根据每个人特点“专人干专活”。王忠会好钻研,被安排负责维护油井皮带,他和两个成员一起从一根皮带里抠出了大效益。

节能:过去皮带谁当班谁调,或过松或过紧,前者影响采油,后者增加电耗。如今专人精细化维护,每根皮带松紧被拿捏得正好,既保证效率,又节省用电;

降耗:2016年,五矿每口油井年更换5根皮带。现在,王忠会雨天给皮带搭防雨罩;负荷大的油井用新皮带,过段时间再把用旧的皮带放负荷小的油井用;废旧皮带可再利用部分改造,变废为宝……如今,五矿每口油井一年只换1条皮带,仅这一项,每年就节约100万元。

还多产油:以前皮带运转时率是96%,现在达98%,时率每提升一个点,根据矿区井数测算,一天就多产15吨油……

“时代进步了,好传统不能丢。”张弼说,“‘岗位责任制’‘三老四严’,永远是大庆人的根和魂。”

改革驱动

打造高产稳产百年油田

口红和油井有啥关系?

大庆采油二厂高级技师刘丽的“天马行空”,让人啧啧称奇:以往井口漏油,更换圆筒状盘根盒的密封圈,要拿螺丝刀往里一点点抠取,底部碎块抠不净,还会磨损盘根盒里的光杆。

看着口红,刘丽脑洞大开——在盘根盒下方设一旋转底座,像转口红一样把损坏的密封圈“转”出来。刘丽设计的可调式盘根盒不仅省时提效,还大大减少磨损,提高光杆使用年限。

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这个小发明自2000年问世,竟更新研发了5代。今年新推的第五代产品,刘丽给它装了一套弹簧装置,单井日省电11度。

20年坚持做深做好一件事,刘丽却笑称,“一直踩在改革的鼓点上。”

这些年,她拉起了队伍:从起初每有生产难题组织一批技工攻坚,到成立“刘丽工作室”,并发展到集采油、测试、机械等11个专业531名成员。这背后,是大庆不断整合基层技术革新资源,探索专业工种互补、生产难题共克,把技术创新力量扎进生产一线的种种改革举措。

最核心的改革就是让创新成果和利益挂钩,不仅可按生产一线实际应用成效提取奖励,而且成果还纳入技工职称晋升评审。今年年初,刘丽和工作室的其他5名成员凭年均拿出20余项革新成果的佼佼业绩,成为中石油华球体育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公司技能专家。

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,激发创新创效活力,大庆油田公司一班人思路清晰:大庆高产稳产要靠科技,大庆永葆活力要靠改革。

许多人仍记得,2003年初,大庆给技术创新突出贡献者每人奖励一辆小轿车。这,在当年称得上是件“稀罕事儿”。如今,这样的“稀罕事儿”越来越多——

伍晓林“辞官了”!

2017年伍晓林又去找领导请命,辞去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职务,“让我当这个官,每天开各种会,对大庆来说是损失!”

原来,大庆在所属各科研机构推行行政、技术岗位“双序列”改革,为有不同发展意愿的科研人员搭建成长平台。伍晓林获聘油田公司一级专家,虽辞了官,但工资等待遇不变。这项改革,让包括伍晓林在内的全公司70多人离开领导岗位,专心搞研发。

伍晓林的助手“高升了”!

作为伍晓林团队的研究人员,张晓芹只是副科级,却有3名油田公司的处级领导在她手下当专家,协力完成一重大项目课题攻关。

2016年,大庆油田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课题制改革,课题组长公开竞聘,不唯资历、级别。凭着在一、二、三类油层采收率研究方面均有涉猎的优势,张晓芹脱颖而出……

踏着改革的节拍,越来越多的大庆人感觉“价值更大发挥,工作更有干劲”,大庆油田发展后劲十足。

国内挖潜有“后招”——伍晓林给记者演示了最新的微生物驱油技术:往地下注入微生物驱油,通过化学作用,一些不易开采的石油,竟能以天然气的形式采出,“技术还在实验论证阶段,每克原油年产气量可达150毫升以上,油气转化率在10%以上!”

按照“超前15年研究,超前10年试验,超前5年配套”的发展规划,大庆储备了一批这类技术。

国外市场潜力足——近年来,硕果累累的三次采油技术开始随大庆的海外队伍走出去。伍晓林介绍:“目前,我们正在跟相关国家合作,开展三次采油技术的先导性试验,试验成功后,我们的海外权益油产量会有更大突破!”

采访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孙龙德时,记者再次看到那张未来油气当量产量规划图——到2059年大庆油田百年时,年油气当量仍将保持4000万吨以上。孙龙德说:“改革会激发智慧,智慧和意志,才是大庆永不枯竭的高产油田!我们的梦想,何止4000万吨?!”(记 者 王一彪 费伟伟 吴齐强 孙 振)

分享